教育督导应做到“四个注重”

来源:佚名发布日期:2017年04月01日 点击数:1452

    2012年以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国99%的县(市、区)建立了此项制度,二十六万所中小学有了责任督学。按照相关规定,责任督学每个月要到责任学校督导不少于一次,这样的督导对于推进中小学校常规管理,指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教育督导重在实效,责任督学到校督导如若仅仅停留在表面,走马观花,重形式而忽视实质,那么,挂牌督导制度终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能为学校徒增迎检负担,以至于严重干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因而,挂牌督导制度,重在实效上下功夫,应着力“四个注重”,避免“四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内涵,避免表象化督导。教育督导是专性很强的工作,然而,在一些地方看来,教育督导就等于卫生检查,督学到校督导就是看学校环境是否整洁,卫生状况是否良好,而学校迎检督导的方式,也就是打扫卫生、整理环境。校园环境卫生固然是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卫生状况也能反映出学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但是,将教育督导与卫生检查划上等号,只能说这样的督导过于重视表象,没有任何含金量可言。卫生检查连学校的清洁工人都可以做到,又如何体现督导的专业性?因而,教育督导必须从表象化的卫生检查中走出来,从形式走向内容,从表象走向实质。要注重学校内涵管理的督导,深层次对学校的发展规划、教育理念、校园文化、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审视,触碰学校管理的核心,真正体现督导的专业化,以专业化督导助推学校发展。
    二、注重内驱,避免单向性督导。教育督导是依托外界力量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行为的干预,以期帮助学校各项管理趋于规范,督促学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长期以来,教育督导多是脱离于学校之外的单向性督导。督导人员以自己的专业化视角,指出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学校认真整改,甚至以督办单、问题整改单的形式,硬性要求学校按照督学的意愿,限期落实。这样的督导看似高效,却忽视了主体的参与,学校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无条件服从,而没有主动地参与意识。事实上,有效的督导,并不能仅仅指出问题,还应充分调动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帮助学校建立完善自主运行机制。督学要通过自己的专业化引领,帮助学校优化管理流程,全方位提高管理水平。指出学校管理问题只是督导的起点,在此基础上,督学更应当帮助学校找到问题的症结,引导学校自我反思,主动寻求解问题的方法策略。这样督导才是互动式督导,才能充分激发与调动学校管理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才能真正发挥其潜在的作用与价值。
    三、注重常态,避免临对性督导。一些地方的督导机构或是责任督学到校督导习惯于下发通知细则,明确督导内容,规定督导流程。督导看似组织得严谨细致,但是,却因为督导的过分明细化,而造成学校应对的形式化。学校在提前告知督导内容的情况下,对照检查细则逐条落实,督学到校时,督导事项,样样齐全,完美无缺。督学前脚踏出校门,学校便涛声依旧,重复昨天的故事。就连常规性卫生,也是一遇督导,校园便干净整治,督导结束,便脏乱不堪,督导看到的只是假象与虚象,学校面对督导只是临时性应付。这种被临时应付掩盖下的虚假表象,很容易让问题埋藏起来,使学校的各项管理趋于浮躁。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就需要变提前告知式督导为随机常态化督导,督学只有通过不打招呼进校园的形式,才能看到真实的情况,才能看到原生态的管理,从而督促学校狠抓常规,使学校各项管理不是为检查,而是为了学生,不是为了应付,而是要形成常态。
    四、注重服务,避免行政化督导。督学是代表督导机构或是政府对学校实施督导的专业性人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督学权力是实施教育督导的基础性保障,但是,督学却要用好权,不能以权力自居,高高在上,使专业性督导为行政化督导,呈现官本位倾向。实质上,督学与学校管理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自己的专业智慧,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为学校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因而,督学应当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要明确督导是为学校发展服务的观念,确立服务意识与宗旨意识,尽可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一方面,要积极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与专业知识,引导学校健康发展。一方面,要积极为学校向上级教育主管部以或是政府,争取良好的发展环境,解决学校存在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为学校创造机会,诸如搭建校际交流的平台,合作交研的机制等等,帮助学校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升管理能力与水平。以自己的优质服务,帮助学校成长,体现督学的人生价值。

上一篇: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下一篇:做好督学工作必须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