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语文教研组被南通市教育局评为“南通市优秀学科教研组”。
这支队伍现有教师26人,均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大部分为中青年骨干教师。该组有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7人,其中徐正辉校长为江苏省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南通市第四批骨干教师、启东市第四第五批骨干教师、启东市第一第二届高中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潘海燕老师为启东市第五批骨干教师。另外,潘海燕、钱美华、张海燕、张菊红、张丽丽、徐美六人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该组多次在学校优秀学科组评比中被评为“优秀学科组”。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三年来,该组以新课改、新高考为核心,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工作方向,本着“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重点开展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与评价的探索,强化本组校本教研工作,促进本组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每位教师都树立教育科研意识,从理论上更新自己,积极转变已有理念,接受新理念,并努力改变自己的角色、地位,以全新的眼光看自己、评学生,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为此该组积极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相关报刊杂志,系统的研读了《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下该组怎样当老师》、《教师专业发展》等理论书籍,领会新课改精神。该组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认真做好记录,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为实践操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二、培养组内团队精神,新老教师共同成长
新课改倡导团队精神,让教师在同伴互助中成长。团结协作,乐于奉献是该组组的特色。老教师无私奉献,有求必应,毫无保留地把教育、教学经验传授给其他教师,年轻教师虚心好学,有疑必问,积极进取。老教师的敬业精神、年轻教师的开拓精神在我组内水乳交融,互补互进。无论是教研课,还是竞赛课,在该组组内看不到单兵作战、互相封锁的行为,看到的是该组集体探索的身影。该组组始终保持着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组内气氛融洽,人际关系和谐。组内的教师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促进。正因为有了这种和谐的气氛以及人际环境,所以组内教研风气浓厚,教师治学严谨,彼此之前经常开诚布公地交流,探讨问题,为每位教师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宽松、融洽、学术气氛浓厚的环境。
全组教师勇挑重担,乐于奉献。该组组内的大部分老师都是双肩挑,甚至一人担任多个职务,从事多项工作。组内教师担任行政职务的,都要兼教一个班的语文;除了高三年级因工作需要一人一班以外,其他年级几乎所有教师都要教两个班的语文,很多还要担任其它工作,比如备课组长、班主任、校网站记者、研究性学习指导老师等。
扎实开展师徒结对工作,打造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该组语文组教师老、中、青组合。在每位教师都十分注重自我提高的同时,中、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了多个教学对子,老教师能无私地给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并与年轻教师教学相长。所有年轻教师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并迅速成长。在学校开展的“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语文组年轻老师认真准备,积极参与,上好了一堂堂校级公开课,获得了一个个优异的奖项,体现了他们较扎实的基本功素质。
三、加强备课组建设,“六认真”落实到位
该组组有三个备课组,每学期开学初,各备课组根据自己组的教学内容,制定备课组计划,各备课组平时做到统一教学案,测验做到统一命题、统一批改。
坚持集体备课,认真组织每一次集体备课,各备课组基本每周集体备课一次,研究教材,讨论教法。认真落实二次备课,做到思路明确,过程清晰,确定重点难点,并坚持写课后反思。开展听课、说课、评课的公开课教学活动,每个备课组每周开出两堂组内教研课。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各有特色。同时,该组教研组注重实效,认真组织听课、评课活动,相互学习,交流,不避讳缺点,使每位老师明白自己上课的优点,缺点,以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批改作业是“六认真”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批改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该组语文组的老师坚持作业全批全改。批改作业是语文组的重头戏,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该组组的教师坚持两周批改一次小作文,一次大作文,批改时全批全改。由于批改的细致,对学生的作文水平了解的清楚,因此讲评作文时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对个别学生在课上没有听懂的问题可以通过辅导解决,另外也可以通过辅导融洽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成绩的关键。该组组的教师对此深有体会,该组组的教师辅导认真负责,除了正常的辅导外,还经常在课间或自习时间或周六、周日的时间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由于坚持培优补差,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由于平时工作扎实,三年来该校的语文高考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四、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成果丰硕。
1.积极鼓励教研组全体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科特点,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近三年来,该组全组教师在国家、省市级各种专业刊物上发表或参加省市评奖的文章有三十多篇。其中张菊红老师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与思考》刊发于《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9期;潘海燕老师的《打造高三语文复习的高效课堂》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10期;郁宏伟等五位老师的论文发表于国家级刊物《中华活页文选》。
2.全组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其中2009年完成的由张菊红老师主持,郁宏伟、潘海燕等老师参与的省级课题《吕四港海洋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开发研究》已结题;由徐正辉校长主持,张菊红、潘海燕、张丽丽、张海燕等老师参与的中央电教馆立项课题《农村中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已送交结题材料等待结题;由徐正辉校长主持,张菊红、潘海燕、郁宏伟、张海燕等老师参与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利用吕四地区海洋文化资源,创建海洋文化韵味特色学校》正在研究中;2010年10月,张菊红老师主持的校本课程《吕四海洋文化的开发与研究》被评为南通市优秀校本课程。
3.全组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学技能比赛,收获颇丰。张菊红老师参加2008年参加启东市中小学班会课比赛中获二等奖;张菊红、陆愉华老师参加2010年启东市优秀课比赛中分获一、二等奖;陆愉华老师在启东市多媒体教学与网络学习竞赛中获得个人一等奖;潘海燕、张丽丽老师参加2010年江苏省中学语文课件大赛分获江苏省一、二等奖;张菊红、邵军花、郁宏伟、潘海燕、徐美、顾金晶在“2010年启东市中小学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竞赛”中分别获得“千佳师能奖”,其中潘海燕老师获“百佳师能奖”。
4.指导学生参加各级作文比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郁宏伟、张菊红、潘海燕等多名老师因此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郁宏伟、施健美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获优秀指导奖。
我校语文教研组全组教师能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搞有偿家教。求真务实、同心协力,向课堂教学要效益,挖掘潜力,推动学校语文教育教学再上新档次、新水平、新台阶。(张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