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石(门口)
中国现代美学大师丰子恺曾说:“圆满的人格就像一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对真善美的孜孜追求,是吕中人不变的初心。“求真、尚善、臻美”体现了吕中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提升学科素养,追求真理;激扬青春活力,崇德尚善;丰富情感体验,以美启真。
求真、尚善、臻美,回归教育的原点。求真认知,发现科学的美,享受身心的愉悦。引人向善,完善学生的道德修养,呵护其生命的成长,激发其珍爱生命、欣赏生命之情。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真善美不是教会的,而是养成的,渗透在教育的细节中。在吕中校园里,老师是一位位能工巧匠,带领孩子们在教育中发现美,感受美,使教育本身浸润于美感之中。
扬帆远航雕塑
“扬帆向何处?插羽逐征东。”她矗立在吕中正门前的中轴线上,主体雕塑呈翻开的书页状,又寓意张开的大帆,底部迎风翻卷的巨浪与周身展翅翱翔的仙鹤,与吕四古镇文化相吻合,传达出吕中人志存高远、展望未来、放眼世界、锐力进取的精神。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远航正当时!
紫藤凯旋门(高三教学楼前)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位于臻美楼前的紫藤凯旋门不仅展示了吕中富有生气的风貌,更完美地诠释了自古而有之的紫气东来,鱼跃龙门的高中之意。凯旋即胜利,它见证了吕中学子由对知识的探索求真到知识体系的构建完成,由对未来的茫然无知到未来的尽在掌握。完整地跨过这扇门,方可手摘星辰,兼顾诗与远方。
石笋拔节(高一教学楼前)
“蟠桃待熟三千岁,石笋拔节亿万秋”,拔节的竹笋意寓天天向上,节节高升,象征着学子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期许,给人以力与美的鼓舞。位于求真楼前的石与笋谱写了无数吕中学子用磐石般的意志汲取知识,拼搏向上,不断突破自我的感人篇章。春种新希望,心存高远志,秉有坚石毅,方可秋收果。
吕中赋和吕中校歌
吕中校歌和吕中赋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我校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它集中体现了我校的地理优势、教育理念、办学特色、优良传统,是我校优良校风及教风、学风的高度概括,是引领我校发展方向的精神宣言。它在激励学生成长、凝聚学校精神、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犹如学校的精神图腾,与校徽、校训等相得益彰。
吕中校歌和吕中赋是我校形象、品牌和个性的直接展示。脍炙人口的校歌不仅能激起广大师生的激情,增强学校内部的凝聚力,还能唤起校友对母校的深情回忆。而吕中赋则是我校历史和文化的浓缩,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它们共同传承学校历史、弘扬学校精神、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它们有着巨大的育人功能,在有意无意中、自觉与不自觉地让校园里的每一位师生受到熏陶。这种作用让人一生铭记在心。“栉风沐雨成栋梁”“报家国而誉四海也”终会镌刻在灵魂里,成为吕中人心中难以割舍的字句。
三重门(高二教学楼前)
三重门位于尚善楼前,春夏秋冬受读书声熏陶,年年岁岁默默陪伴莘莘学子。“三重”源自《礼记》,意为三件重要的事。它不仅是学校一景,更是吕中学子对“求真、尚善、臻美”的不懈追求。
弟子规长廊
连接求真楼、尚善楼、臻美楼三栋教学楼的底楼长廊,是我校的“弟子规长廊”。《弟子规》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良好生活规则,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道德品行教育的良好教材。学校设置“弟子规长廊”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教育全校师生践行《弟子规》,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校友植树处(海韵楼前)
“情系吕中,校友添绿”,正逢国庆佳节,96级校友相识廿载,齐聚吕中校园,手植罗汉松于海韵楼前。罗汉松寓意“雄浑苍劲,朴实稳重”。绿色,是生命本真的颜色。植下一片绿荫,奉献一份学子对母校的拳拳之心,也是一份对母校的眷恋,更是对母校长足发展的殷切期盼。校友对吕中如此眷恋,如此魂牵梦萦,吕中是校友们的精神航母,滋润并鼓舞着校友们远征天涯!
廉政文化园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廉洁文化园”将廉政人物和廉政故事结合在一起,增添了校园的廉政文化,丰富了廉政文化的内涵,与“海洋文化园”“吕中赋”“子弟规长廊”形成一条文化线。对于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海洋文化园
借助沿海区位优势,将海洋的宽广、深沉、热情的丰富特质深深地融合到了学校的文化中去。环形跑道上的每一块海洋景观石都呈现了海洋的身影,让人如在其境;图书馆旁的雕塑,是波浪翻卷,催人奋进有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说话”,而学校做到了让每一块石头每一个角落说话,让海洋文化渗透到了学校的血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