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吕中的故事(十七)

来源:佚名发布日期:2018年07月25日 点击数:2571

                 此情可待成追忆

                             侯琴丽

最近一段时间,欣赏、回味“我与吕中的故事”成了我的“必修课”。前几天,无意间在家里又发现了五十周年校庆的纪念品——笔筒, 依然崭新如初,“往事一幕幕,一幕幕,像潮水般涌现,有些人,有些事......”终于按耐不住内心的冲动,决定一吐为快。

可是真要提笔写,却一时又不知写些什么。吕中的景、吕中的情......都已经或款款深情、或幽默诙谐地娓娓道来过,想想还是写些我在吕中的糗事、趣事,让大家在紧张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余乐一乐吧!

(一)   “追剧”,累并快乐着。

    高中生活是我寄宿生活的开始,那时没有陪读,除了少数家住吕四街上的,其余所有的学生都住学校宿舍。 因为原来没上过晚自修,单纯地有点傻的我,竟然不知道晚自修一共上几节课,进入吕中的第一个晚上,我上完两节晚自修(应该上三节),随即快步走向了宿舍区,走到楼梯口时,无意间发现楼道东侧物理老师晓觉老师(当时第一天进校还不认识她)宿舍(那时底楼是教师宿舍,二楼、三楼是学生宿舍)正播放着当时热播的港台电视剧:《灰网》(一直清晰地记得那剧名)。我正懊恼因为开学,那最后大结局看不到了。可命运之神如此眷顾我,刹那间,我的心情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灿烂无比,正要抬起的双脚顿时像被钉子钉在了她们宿舍门口,我就这样痴痴地在她们宿舍前站了一节课(其实是看了一节课)。我至今仍感到疑惑,她们居然也没赶我。也许是电视太精彩,看得入迷了,没发现我;也许是宽宏大量,深深理解我追剧的心情......总之,我一直心存感激!(虽然她们可能压根不曾记得有过此事)

(二)   体育课,想说爱你不容易。

体育课对我们学生而言,既向往又害怕。向往的是可以暂时抛开不停地算啊、背啊、默啊的枯燥生活,在操场上“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活络一下筋骨、自由放松一回;害怕的是体育老师何甫臣老师极其严格,经常把我们“折腾”得回教室时个个像老弱病残的。他却振振有词地说:酸痛是正常的,那是乳酸堆积,说明你们缺乏锻炼。尤其让我们女生害怕的是800米训练,那个时候操场边上有个厕所,不记得当时是谁想到一个“妙招”:第一圈老老实实跑,然后轮番躲进厕所里,到最后一圈时再全部出来跑。可正当我们沾沾自喜时,被“火眼金睛”的何老师发现了,结果......唉! 可想而知喽!

(三)   学说“吕四话”,纯真年代的美好回忆。

众所周知,启东有两种方言:沙地话(即启东话)、江北话(即吕四话)。那时班上常常分为“南北两派”,有时各自用对方听不懂的“土话”打趣,然后看着对方一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一起哈哈大笑。为了“刺探军情”,有一阵特别“用功”,我和同桌一下课即开始相互切磋,钻研各自方言的“深奥”含义。慢慢地,再打趣时,我能充当“翻译”了!时至今日,有时仍能“以假乱真”,真的感谢那纯真美好的年代!

(四)都是名字惹的“祸”。

上学期间,我的名字时不时会给我带来些许“惊喜”,工作以后,也不例外。那是一个学期快结束时,学校最后一次举行全校教职工大会,像往常一样,开会前一一点名,当点到后勤职工时说:“后勤里(启东话谐音同我的名字)在蒸馒头,我们就不点了。”(那时临近过年时,我们食堂师傅们有为学校教职工加工馒头的习惯)顿时,场上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向我看来,随即都不约而同哈哈大笑起来。自此有一段时间,一些同事一看到我,就笑着问我:馒头蒸好了吗?譬如原来的电工陈学冲师傅碰到我,总是笑眯眯地说:“后勤的怎么跑到前勤去了 ?”

......

吕中的事道不尽,说不完!吕中的情割不断,永相连!让我们珍藏回忆,珍惜当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共同书写更多、更美的吕中故事!

激动之余,涂鸦一首:

悠悠岁月   六十五载   

搬迁新区   喜笑颜开

教育事业   继往开来

和谐校园   激情豪迈

莘莘学子   祖国人才

吕中明天   绽放光彩

 

侯琴丽,曾就读于吕四中学高中部,1999年大学毕业回吕中任教至今。中学高级教师,启东市骨干教师,多次获启东市教育局嘉奖。

 

上一篇:我与吕中的故事(十三)

下一篇:我与吕中的故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