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吕中的故事(五)

来源:佚名发布日期:2018年07月25日 点击数:1973

               我与吕四中学         

                             王树昌                 

吕四中学是我青年时代获得茁壮成长的摇篮,又是我成年后几乎工作服务了一辈子的阵地,我与她血肉相联,荣辱与共。

五六十年代,我在吕四中学度过了六年的中学学习生涯,每当忆起这段青春时光,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母校领导和老师的谆谆教诲,历历在目。五九年刚进入初中时,我对语文学习很有兴趣,写作文也很卖力,时常用上一些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的佳词美句。有一次语文老师杨宗正把我叫到他办公桌前,指着我在作文中引用的“胡同”一词轻声问我是指什么意思,并指出这是北方人的称呼,我们南方人一般不这样直呼,言语之中没有丝毫责怪的意思。几天后的一次学生集会上,教导主任陈志雄竟还称赞了我那篇作文,并朗读了其中一小段。升入高中后,我的第一位语文老师是张玉珍,她常常当面批改我的作文,有时还把我在作文中写得精彩的段节印发出来在全班讲评。这些鼓励和鞭策,都曾使我长时间兴奋不已,并使自己对未来产生过许多遐想。由此我深深体会到,一个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点滴闪光的部分,正确加以鼓励引导,对一个人的成长,会产生多么巨大的作用啊!

读到高三时,正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我的家境更是十分艰苦,毕业考试一结束,我就进了镇上冷藏厂做工挣钱,母校老师见此,都深表惋惜和同情,施家群和张育恩两位老师多次上门动员我母亲,让我去参加考前复温,直至离开高考只有八、九天时间了,他们还不放弃劝说。多少年后,每当我念及此事,我对母校老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并深深启示了我:教师的工作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很大很大,很有意义。

出于对教师工作的崇拜和向往,在填写高考志愿时,我毅然填报了师范类院校,并顺利被江苏师范学院数学系录取。一九六六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南通市区第七中学工作,我非常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幸运,一心一意全身心扑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工作的第三年就光荣出席了南通市第一届教师代表大会,隔年又积极应对挑选,参加了江苏省第一批援藏教师队伍,奔赴西藏高原工作了整整两年。七六年结束援藏工作返通后,组织上安排我进入市实验中学领导班子,担任副校长工作,另外一名书记、一名校长,都是五十五、六年纪,我非常珍惜向这些老同志学习的机遇,在实验中学工作两年后,我考虑再三,忍痛向组织上提出调回家乡母校的请求,组织上同我交换了意见,反复研究了我的实际情况,照顾到我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与我几番交谈后最终还是满足了我的这一请求,一九七八年六月调来吕四中学后,一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直至六十岁告老退休。

回顾自己的这些经历:青年时在吕中求学,壮年时吕中工作,并一直坚守住这一阵地,直到年迈退休,几乎把毕生精力都布撒在吕四中学这块脊恋的土地上。看到今日吕四中学的崭新容貌,我为自己也曾为她的茁壮成长添过砖加过瓦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王树昌,1941年出生,在吕四中学就读初中、高中,1974年作为江苏省第一批援藏教师入藏工作两年,1978年调入吕四中学,历任副校长、党支部书记,2002年退休。               

上一篇:我与吕中的故事(四)

下一篇:我与吕中的故事(三)